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2011年態勢
2011-07-27
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注冊企業已達到346家,形成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和食品科技三大產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荒山上建起“兩型”新城
誰也不曾想到,1998年之前, 基地剛成立時,這里還是一片荒山野嶺。園區在建設之初,就確定了兩個目標:一是著重發展生物產業這個環境友好型的朝陽產業,二是產業按集群式發展,實現集約式效果。10多年來,每當基地要出臺重大決策時,都堅持與企業充分協商溝通,共同防范環境污染,共同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共同引進高端人才。基地創始人、管委會主任張賀文說,10多年前園區確立的道路,與“兩型社會”建設理念驚人一致。
去年,某藥廠想在基地建設一個生產基地,考慮到其產生的污染較嚴重,基地管委會婉言謝絕。正是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思路和集群式發展的道路,短短10余年,基地形成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和食品科技三大產業,累計創稅26億元。
今年將有兩家企業上市
今年2月17日,基地的企業永清環保上市,發行價為48元/股。股票上市后,受到市場熱捧。7月5日,生物產業基地內的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爾康制藥”)首發申請獲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通過,預計年內可上市。該企業負責人始終保存著一張當年企業入住時張賀文給他畫的一張“企業成長草圖”。正是按照這張草圖,該企業重點生產中藥輔料,“做別人忽視了的產業”……不到10年時間,爾康制藥從當初一個產值不過幾百萬元的小企業,做成了即將上市的企業。目前,基地內還有超過5家企業正在積極籌備上市,未來幾年,“差不多一年可以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基地負責人說,2006年,基地啟動了項目孵化資金、項目基金等,對引進的高科技人才給予支持。正是如此重視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5年來,基地企業獲批的1類、2類、3類新藥的總數占全省70%以上;擁有專利(商標)數294項。自2006年以來,基地醫藥產值連續多年占全省醫藥產值三分之一以上,湖南醫藥80%的國家一類新藥在園區實施,其中藥用輔料、13個醫藥中間體等居全國第一位。繼2007年獲批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后,該基地去年又獲批國家級新藥孵化基地。
五年內基地將長大13平方公里
兩年前的一天,基地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兩個人背著牛仔包走進管委會負責人辦公室后直陳來意:想在基地投資辦廠。管委會沒有“以貌取人”,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這兩位正是藍思科技的負責人。他們說,走了近10個工業園,只有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讓他們感到特別溫暖,于是決定將企業辦在這里。2010年,藍思科技進出口總額超過三一集團成為湖南第一外貿企業。
正是有了兼容并蓄的胸襟與謙虛務實的作風,生物產業基地才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十二五’期間,基地將再新增13平方公里。”基地管理委會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基地將打造四大主題園區。即生物醫藥(南)園,該園區占地面積3.5平方公里,將依山就勢設置工廠,實現工廠、小區、寫字樓與優美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電子信息(東)園,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達將到10萬人,成為商貿繁榮、物流便利、管理規范的移動通訊產業鏈集群和云計算應用及產業化基地。食品產業(北)園,按照“前店后廠”的模式,打造湖南省首個集放心食品生產、貿易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和展示中心。中信國際(含高爾夫)園,將布局新的醫藥研發區和國際醫藥產業區及生活區。
中國第一個生物經濟社區成為長沙建設“兩型”社會和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標志地區。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