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離子的新作用
2013-02-19
1903年前蘇聯學者發表了用空氣負離子治療疾病的論文。美國發表了負離子的統計數據,21世紀大氣中正離子與負離子的比例為1.2:1,現代社會發展破壞了自然界中離子的平衡。
自然界中空氣負離子產生有三大機制:一是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性物質、雷電、風暴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產生負離子;二是在瀑布沖擊、海浪推卷及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產生大量負離子;三是森林的樹木、枝葉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產生空氣負離子。
水質檢測儀為了改善室內環境,各種負離子發生器被大量地發明出來,僅國內就有近百項技術專利。國內外現有的天然礦物釋放負離子的材料主要是電氣石和海底礦石,2002年在李青山教授等人的研究下,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高分子材料工程系研發的蛋白輕質頁巖天然的納米材料,通過超細粉碎和精密分級,可以制備成天然礦物納米材料,進一步可以配成負離子添加劑,并紡制成丙綸長絲,同時也可以用來配制成負離子功能添加劑涂層,在印染、整理工序上應用,也取得可喜的成績。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