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工業用水,水質的變化情況都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近一步的掌握河流的水質狀況,北京市通州區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建立了區內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通州區環保局信息中心科員于小羽介紹說:“現在顯示的這個系統是通州區環保局河流水質自動檢測系統,通州區運用這套系統在全區范圍內建立了13個水質監測站點,分布于各鄉鎮的河流跨界斷面處,一方面是實時監測河流水質的變化,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時監測來判斷污染物的流向。”
據了解,通州區河流水質的日常監測由九個項目構成,分別為水質五參數、COD、氨氮、總磷、總氮,主要作用可將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系統的監測頻次加密,分別觀察上下游水質變化狀況,及時預警,區分上下游鄉鎮,把河流污染治理落實到各個屬地。
通州區環保監測站工程師孔令志告訴記者:“在我身后就是我們監測子站的一個重要部件——浮桶,浮桶的原理相似于家庭所用的浮漂,它可以隨著水位的上升下降來自動調節,按照采樣規范要求就可采到水面下20公分的水樣,有利于更加精準的進行水樣采集。”
據介紹,利用浮桶采集的水樣會自動提取到監測子站的監測設備內,通過設備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自動監測子站每4小時監測出一組數據并實時回傳至通州區環保局河流水質自動檢測系統平臺,有效保證了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連續性,便于實時掌握通州區內河流水質的情況。
據通州區監測站副站長張勇介紹:“在過去的監測工作中,一般是采取人工定期監測,工作效率低,耗時長,而且也不能反應出河水總體的質量水平。現在是通過自動監測系統來檢測河流水質變化情況,通過一年的數據來看,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河流水質有了明顯的改觀,尤其體現在COD和氨氮這兩項指標上。”
此外,《通州區2017年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方案》已提早制定出臺,確定2017年內實現建成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消除全區黑臭水體,9個國控市控斷面水質達到相應考核要求等6個工作目標,將以改善河湖水質承諾為目標,著手從多個方面打響水污染治理的攻堅戰。